
【圳在开花】| 27岁小伙全靠副业月入3w+?“斜杠青年”快快动起来!
来源:短文分享 作者:小孝 发表时间:2025-03-06
关键词
斜杠青年 找寻真我 行动力 勇敢
上班摸鱼的打工人们,每次打开各种社交媒体软件刷到暴富视频时都会点赞和留下“接财运”的评论,上班累了看到微薄的薪水时还会发出希望自己轻而易举就月薪过万的贴子,而殊不知有位27岁的“斜杠青年”没有主业却月入3W了!
让我们一起走进“斜杠青年”的生活,看看他的赚钱妙招是什么?
什么是“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最早由美国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在《一个人/多重职业》一书中提出的概念,用以指代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人。
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
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xx,编辑/甜品师/摄影师。“斜杠”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斜杠青年越来越流行,已成为年轻人热衷的生活方式。
“斜杠”概念进入中国便与青年文化一拍即合,成为年轻群体的一种流行风尚与生活态度,风靡社交网络。
斜杠青年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进步的体现。这种进步使人类摆脱“工业革命”带来的限制和束缚,释放天性。
自主、多元又有趣的职业,在经济独立的前提下,享受自己理想的生活。与枯燥单一的职业相比更为自由随性。
月入3W+,“斜杠青年”小刘的故事
27岁的杭州小伙小刘就是以为“斜杠青年”,小刘没有主业,他的生活被三份副业填满:路边摊炒菜、自由健身教练,甜品摊老板。
在今年大年初六的晚上8点时,小刘仍坚守在杭州地铁口附近,他的甜品小摊子亮着微弱的灯光,努力地正在卖他自制的甜品。这是他的第三份副业,才做了一个多月,已经赚了1万3。在上个月,他其中两项兼职已经到账3万元。他说:“我不做主业,因为主业占用时间太长,副业更灵活。”
小刘的事迹在网上爆火了之后,网友纷纷感叹“这太牛了,他所有的副业竟然形成了完美闭环”!而赞叹之余,大家也很好奇小刘到底是怎么写想到做副业为生的呢?
小刘的他的副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小刘20岁出头时,他曾在自己创业在杭州开了一家400平米的火锅店,只可惜经营不善最终倒闭,还使他和父母有了隔阂。
但一次失败并没有让他停下脚步。他喜欢烹饪,曾想去技术学校培训,但是学费高达10万,再三权衡下,他选择去酒店学徒,开启了第一份副业——炒菜。小刘后面又发展了自己对于烘焙的兴趣,有了第一份副业的经验,他选择了去蛋糕店打工,仅用4天就学会了做蛋糕的技巧。
而推动着小刘如此努力开展副业的因素除了爱好,则是爱情的承诺。在几个月前,小刘谈了一个女朋友,承诺要在杭州给她一个家,为了这个目标,他给自己定下了买房的首付计划。
如今,小刘的甜品生意虽然只开展了一个多月,但却有着不错的收入,他每天花3小时卖甜品,收入稳定在400元左右,堪比大部分人的日薪,让无数的上班族留下了羡慕的泪水!
斜杠成功法
斜杠青年为何会更容易成功呢?大概是因为他们想做也敢做,不幻想着一次成功,也不害怕失败,他们有着试错就再来一次的勇敢。
小刘说:“如果生意稳定,我会一直做下去。”小刘虽然学历只有大专,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从不焦虑切且极具行动力,他说:“我想到什么就去做,不行就换一个。”
小刘的这句话蕴含着无限的勇气,也是许多人都难以做到的事,大部分人都恐惧失败,害怕试错,缺少重新再来一次的勇气,如果失败了一次,大概率会立刻否认自己说“我不行”,而不是“再试试”。小刘的生活哲学很简单:“想到就去做,不行就换一个。”他没有长远的计划,但在试错中不断迭代自己的方法。他说:“我们只是普通人,没有特别高的学历或技术,但总归要充满希望,开心一点。”而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有开心且满足的生活方式,并非千篇一律的上班族,也能与属于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生活。
他的故事让人想起蔡皋的那句话:“石头尚有空子可长草,其他的空间更有可能滋长新事物。”
其实生活中不乏小刘这样的青年,靠着他人眼中“没有稳定工作”“不务正业”的方式获得了自己的事业,谁说副业不能成功?谁说兼职不能买车买房?让我们停止对未知的恐惧和过度的思考,行动一步就会有一步的收获与喜悦!愿所有人都可以勇敢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任何时间都不晚。未知的暗夜中,或许看不清前方,但只要脚下有路,向前就是方向。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小强热线浙江教科及小红书
#勇敢做自己
#情绪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