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印

【圳与你相遇】| “零糖社交”——将“养生”进行到底!

来源:短文分享  作者:小孝  发表时间:2024-11-23

 1732349617-6275.jpg

 

关键词

告别焦虑,追求本我

 

近年来,随着养生理念的不断深入,带火了各种无糖食品。抗糖,这个备受年轻人追捧的风潮,如今从饮食界吹进了社交领域——连社交也出现“降糖革新”,人际交往也要“抗糖”,彼此之间不过分亲密甜腻的“零糖社交”悄然兴起。

 

 

什么是“零糖社交”?

01

 

零糖社交”‌是一种人际交往模式,其中关键在于保持自我独立性,不过分依赖他人提供的情绪价值,以及在社交活动中保持适当的距离。这种社交方式鼓励年轻人在互动中保持自我,避免产生过多的社交期望值,从而减轻社交焦虑和压力。零糖社交旨在让社交成为一种轻松、自由且有益的体验,通过这种方式,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支持自己,建立稳定的关系和深厚的友谊。

 
 
 

   1732349632-8452.jpg

 
 

 

年轻人为什么

爱上“零糖社交”?

02

 

有多少e人喜欢社交,就有多少i人社交困难,在“社牛”与“社恐”之间,年轻人又发明了一个新的社交名词——“零糖社交”。继“打招呼障碍”“电话恐惧症”之后,“零糖社交”成为年轻人的社交关键词。

 

这种社交就像零糖饮料一样,享受美味同时,无负担地给自己一种满足感和获得感。不期望来自他人的首肯,便是“零糖社交”解放精神束缚的一个体现,也因此,年轻人逐渐爱上“零糖社交”。

 

2023年底,有研究机构面向年轻人发布“社交生活趋势”调研,并将调研中展现的新趋势概括成十个关键词, “零糖社交”位列其中。

 

 

 

1732349617-5974.jpg

 

 

据Just So Soul研究院的调研数据显示,24%的年轻人表示,自己没有可以无话不谈的朋友,“是一个独行侠”。面对“和朋友相处的最理想状态”这一问题时,54%的年轻人表示“经常联系,但也有自己的独处空间”,“每天都可以黏在一起”的选项仅占12.6%。

 

“零糖社交”能够实现社交轻松现代社会,快速的地域流动和高强度的社会生活让很多年轻人倍感压力,导致他们线下“社交体力”严重流失,不愿意在发展建立人际关系时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而“零糖社交”实际上让社交关系变得轻松简单,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从而让有限的“社交体力”发挥最大效用。具体而言,就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选择社交对象,而不被传统社交中的“地位”“身份”等外在因素束缚。

 

“零糖社交”能够有效告别社交焦虑。“精装朋友圈”和“预制朋友圈”的行为让一些人的“毛坯人生”被社交平台所关注、放大,催生出与他人攀比、对他人评价过分敏感等“社交焦虑”的症状。“零糖社交”通过减少对社交网络的依赖,实施适当“社交斋戒”,让人们有更多时间专注于个人内心世界与生活质量,以真诚和平等为基础建立人际关系,而非在线上维持虚假的“社交繁荣”。

 

 

1732349617-4487.jpg

 

 

个体意识觉醒呼唤“为己社交”。传统的社交模式往往强调群体意识和群体归属感,而当代年轻人更倾向于建立一种基于自我实现和自我表达的社交关系,希望通过社交活动促进个人成长,而非受限于过度情感依附。从“为他人”到“为自我”,“零糖社交”强调的是建立在自我认知基础上的真实交往,让社交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很多年轻人对精神层面的关注更多,思考也更深入,“零糖社交”更像是回归悦己社交。说起年轻人的社交趋势,除了“零糖社交”,还有“碎片社交”“搭子社交”“浅社交”“跨界社交”……当下流行的各种社交‌背后,都蕴含着年轻人情感交流新需求

 
 

“零糖社交”≠“零社交”

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03

 

 

“零糖社交”是年轻人追求精神自由的产物,我们不必刻意迎合,不必伪装热情,没有繁琐的社交礼仪束缚,没有勾心斗角的算计,只有真心的交流和纯粹的快乐。

《庄子》中写道:“君子之交淡如水”,这种理念与“零糖社交”不谋而合。“零糖社交”并非“零社交”,倡导淡然不同于遗世独立,处理社交关系还应从出发,以真心换真心,构建真挚且长久的人际关系。

 

在信息爆炸、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时代,我们疲于应付各种虚情假意的寒暄、毫无营养的闲聊和令人疲惫的社交套路,而“零糖社交”如同清流一般,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可能。

 

 

0

 

 

当今社交方式日益多样化,我们迫切需要摆脱社交方式的公式化束缚,因为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好方式。不管是“零糖社交”,还是之前流行的“搭子社交”,都无法成为解决所有社交难题的万能钥匙。每个人的性格、成长背景以及所处环境都存在差异,所以适合每个人的社交模式也各不相同。我们需要明晰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持续尝试,不断探索更多的可能,进而找到最契合自己的社交方式。

 

社交需求合适内心世界生活质量。抓住自身的确定性,不必与流行为伍。所谓的社交趋势就像一阵阵来去无踪的风,盲从跟随并无意义。归根结底,人是万物的尺度,过自己想要的社交生活,就是最好的社交生活。

 

不知屏幕前的你,是喜欢“有糖社交”还是“零糖社交”呢?

 

 

@大慈小孝文化生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