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圳与你相遇】| 每个追星看演唱会的女生,都是在好好做自己!
来源:短文分享 作者:小孝 发表时间:2025-04-17
关键词
女性角色 00后 追星 热爱
在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群追星人,他们会准时准点定好闹钟,提前蹲守在各大APP上面,拉上自己的亲朋友好,手机电脑齐上阵,只为在一众黄牛之中杀出一条通道,抢到一张自己心爱明星的演唱会门票。
即使票价不菲,路途遥远,也阻挡不了他们奔赴现场的热情,甚至还创造出了“特种兵式看演唱会”的行为。
究竟为什么他们如此热衷于去看演唱会?
女性更加热衷演唱会
近几年不难看出,演唱会随处可见,尤其是当假期临近时,音乐节、演唱会等演出更是扎堆举办。
演唱会的票价一直居高不下,从黄牛们的高价票中,我们能感受到乐迷粉丝们的热情一直都从未减退。据中演协数据显示,演唱会、音乐节的观众大都是年轻人,年龄18-34岁的观众占比超过75%。在近几年的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中,购票人群中女性消费者数量明显高于男性,占比为66%。这一数据显示,在18岁至39岁的年轻人中,女性观众在演出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图自@椰子
不仅是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剧场观众中女性也多于男性。例如,在维也纳,75%的观众是女性,超过60%的观众在40岁以下。在日本音乐剧观众中,90%是女性,这一比例长期以来没有变过。
综合以上这些,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地区,女性观众在演唱会和剧场活动中占据了较高的比例。
不难看出,年轻人的文化消费需求十分旺盛,演唱会、电影等娱乐消费在女性中都悉数愈加火热。从生理角度而言,相较于男性,女性的情绪更加敏感,共情能力更强,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抢购门票的大多都是女粉。
某种程度上,这些带有及时行乐感的消费行为,正在成为当下年轻人的安慰剂。
YOLO主义开始盛行
在上世纪90年代, Grateful Dead乐队鼓手Mickey Heart最早使用了“YOLO”这一缩略词为不惜花费重金买下的农场命名,其代表的意思便是“You Only Live Once(你只活一次)”。
音乐演出的下沉极大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场景,“不计成本”看演出也成为了年轻人日常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这种“今朝有演出便去看”的YOLO主义,或多或少是后疫情时代的消费观变迁。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大家一直秉承着“该省省,该花花”的消费思维。
疫情的翻篇解封了年轻人的躯体与自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消费欲望转移到相对低廉、能够获得一定精神慰藉的音乐消费上,花少量的消费来取悦自己。
而为什么演唱会被大家如此追捧,被视为精神稻草?王源的回答给出了答案——王源说:「演唱会就像是连接现实和梦境的乌托邦」。
对于听歌的人,演唱会是什么?是喜欢了10年的人和我只有几排的距离,是他站在我面前我可以大声呼唤他的名字,是震耳欲聋,是和无数陌生人一起合唱,是你真切地感受到,你耳机里的那个人,你隔着屏幕注视过的那个人,此时此刻就在你眼前。
人生是有无数个时刻组成的,而演唱会为我们提供了时刻的感受。那个时刻,突然,某一个旋律、某一句歌词、某一幕特效、某一个表情、某一个眼神、某一个念头,会穿透整个表演空间,直直地打入你的胸口。
图源@苞
这一刻脱离了日常,所有恼人的事情:硬梆梆的椅子、小到快看不见的表演者、有如挤在沙丁鱼罐头里的场地,昂贵的票价等等,早通通抛诸脑后了,连前面那颗频频挡住视线的大脑袋都变得有点可爱。在演唱会过程中,大家自发点亮手机的电筒,回头就能看到了整片星空海洋。不论过去多少年,提起演唱会,这一幕依然会让人印象深刻。
热爱演唱会也是爱自己
“演出门票的价格比起车子、房子这些来说是小巫见大巫,与其焦虑工资何时能够买得起这些,不如先花一点小钱奖励自己。”在年轻女性看来,看演唱会是自己平时辛苦工作的奖励。
而社交媒体上试不试登上热搜的演出话题,也制造出一种新的“仪式感”,诸如“你看的第一场演唱会”、“今年总要看一场演唱会吧”等热搜的渲染,也愈加刺激年轻消费群体看重情绪价值的供给。线上、线下所营造出的从现实“出逃”至音乐演出现场的鼓动,也让看演出成为大众短暂逃避现实的精神出口。
我永远都会记得,用自己赚到的薪水购买了一张东方神起20周年的演唱会门票,当我和自己的青春偶像见面时,眼睛有光,心里只有圆梦一词。在演唱会现场,看着爱豆卖力唱跳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对舞台的热爱以及我们对他的热爱,我们因为热爱而相聚,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甚至给我一种感觉:“这种热爱可以一直支撑我们好好地、有所期待地生活着。”
很多人都会指责这种看演唱会的行为,认为是盲目跟风,认为女性应该做好一个妈妈、一个妻子、一个学生,扛起自己要负的责任,而不是追求这种一时的快乐,世俗往往会用“任性”这个词来禁锢住我们。
但我想说,我们在成为任何角色之前,都是我们自己,我们只有好好爱自己,才能够有能力扮演好其他角色。而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偶像同聚一堂,也能够更好的激励我们去生活、去工作,为了自己热爱的事情去发光发热。
我只想对这些女生说:“不要惧怕他人的目光,继续追寻自我,就这样一直朝向自己的热爱奔跑吧!”